印刷品的色彩是由具有不同色相的油墨疊印而成,疊印油墨的次序稱為印刷色序。根據排列組合原理,四色(黃、品紅、青、黑)印刷可以有24種不同的印刷色序,但只有選擇其中符合疊印規律的印刷色序,才能使印刷品的色彩更接近于原稿才能使圖像層次清楚、網點清晰,實現正確的灰平衡。但由于相互疊印、油墨本身的缺陷以及紙張質量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印刷色序直接影響印刷品質量。所以,科學合理地安排印刷色序,才能獲得正確、柔和、層次豐富以及色調正確的優質印刷品,滿足客戶的需求。
確定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則
1根據原稿的內容和特點確定印刷色序。一般以暖色調為主的印刷品,如人物畫等先印青、黑、后印品紅、黃;以冷色調為主的印刷品,如雪景畫、風景畫等,先印紅,后印青。
2以文字和黑色實地為主的印刷品,印刷色序一般采用青、品紅、黃、黑。但不能在黃色實地上印刷黑色文字及圖案,因為黃色油墨黏度小,黑色油墨黏度大,容易產生逆套印現象,造成黑色油墨印不上或印不實。
3根據網點覆蓋面積的大小確定印刷色序。一般情況下,網點覆蓋面積小的先印,網點覆蓋面積大的后印。
4根據平網和實地排列印刷色序。印刷品有平網和實地時,為獲得好的印刷質量,避免紙張交接過程中產生蹭臟問題,使實地平服、墨色鮮艷厚實,一般先印平網圖文,后印實地。
5根據機型列印刷色序。單色機和多色機由于疊印狀態不同(前者為濕疊干,后者為濕疊濕),印刷色序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單色機和雙色機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為宜,四色印刷機一般先印暗色,后印亮色。
6根據紙張的性質排列色序。各種紙張的平沉滑度、白度、纖維松散度、表面強度和吸墨性不同,對于吸墨性好的紙張,先印暗色,后印亮色;對于吸墨性差的紙張,先印亮色,后印暗色,因為像黃墨這樣的亮色油墨可以遮蓋掉毛、掉粉等紙張缺陷。在炎熱的夏天,當用白紙印單色時,如果遇到紙張含水量不均勻,皺褶不平整,紙張表面強度差而引起紙張掉毛和掉粉等情況,可采用先印一道水的措施。
7根據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排列印刷色序。油墨的明度反映在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線上,反射率越高,油墨的明度越高。三原色油墨明度的排列順序為黃>青>品紅>黑。
8根據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排列印刷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取決于顏料和連結料的折光率之差。遮蓋力較強的油墨對疊印后的色彩影響較大,如果后印就不易顯出正確的色彩,達不到好的混色效果。所以一般來講,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透明度強的油墨后印。
9根據油墨的干澡性排列印刷色序。實踐證明,黃墨比品紅的干燥速度快近兩倍,品紅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著最慢。干性慢的油墨應先印,干燥快的油墨后印。單色機疊印為防玻璃化,一般最后印黃色以加速結膜干燥。
10根據油墨的黏度確定印刷色序。單色機是在第一色干燥后再疊印第二色,而多色機是濕壓濕套印,因此應當控制好油墨的黏度和下墨量,黏度大的油墨先印,黏度小的油墨后印。
11根據深、淺色排列印刷色序。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當遇到要加印淺色的情況時,先印深色,后印淺色。
12根據套合特點確定印刷色序。雙色機印四色時應盡可能選擇兩色套合緊密的先印,套合要求不高的兩色后印。
印刷色序安排的特殊要求
1印刷證券時,一般先印花紋,后印圖案、文字和數字。
2復制套色版畫一類的原稿時,印刷色序安排應盡可能和套色順序一致。
3年畫、月歷等有專色邊框的一類印刷品,專色邊框通常最后印。
4需要采用里印工藝的印刷品,其印刷品色序一般和表印的色序相反。
5有上光,燙金(燙電化鋁)、覆膜要求的印刷品,工藝流程中一般先印色墨,后上光、燙金和覆膜。但是,對于具的某些特別要求的印刷品,需要在電化鋁上加印其他顏色時,上述工藝流程就要改變,同時心須注意油墨的黏著性不要大于電化鋁印物的黏著性以及先印墨層對電化鋁的黏著性。
6印刷品上要印金、銀墨時,由于金、銀墨的附著力小、金、銀墨應放在最后印,如果金、銀墨上有文字、圖案,應最后單獨印文字等。
7四色印刷中最后印黃墨的優越性。①由于黃墨的透明性好,安排在最后一色印刷便于足夠的白光射入上下墨層,得到鮮艷、明快的色彩,有利于印刷品實現更好的色彩還原。②黃墨具有較快的干燥性能,又具有較大的印刷面積。將黃墨安排在最后一色印刷,既可以防止因黃墨干燥速度過快而引起的玻璃化,又可以充分利用其印刷面積大,又能很快氧化結膜的特點,遮蓋在其他墨層表面,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度。
印刷色序的排列組合
在多色印刷中,以單色為單元,按一定順序依次重疊套印還原原稿的過程中,墨色套印的順序稱為色序。在四色印刷中,黃、品紅、青、黑根據排列組合可以有24種不同的印刷色序。
以下幾點安排色序的原則。
1.根據原稿內容和特點安排色序。印刷是表現版面圖文設計的一個手段,而且,各種色彩體現的感情成分也不同。因此色序的安排必須首先考慮原稿內容和特點。編輯在設計圖文版式時,往往已選擇好版面色彩的基調。這個基調就是代表整個色調的總體感覺,成為印刷時支配性的顏色。從色性而言,以紅、橙、黃為基調的稱為暖色調;以綠、藍為基調的稱為冷色調。由于油墨具有遮蓋力的原因,一般以暖調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品紅、黃;以冷調為主的先印品紅,后印青色。誰都希望熟透了的西瓜瓤是紅色的,不愿意看到印刷品所表現的呈偏紫、偏綠。色序不同,色偏效果也不同。故此,畫面色彩氣氛需要加強的顏色,可以放在最后一色印刷。
2.按油墨的透明度來安排色序。透明度好的油墨,兩色相疊印后,下面墨層的色光能透過上面的墨層,達到較好的減色混合,顯示出正確的新色彩。如果所用黃墨是透明黃,四種油墨透明度順序是:黃>品紅>青>黑。一般來講,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透明度好的油墨后印。
3.從利于套印來安排色序。由于紙張變形伸縮等客觀存在的缺陷,我們可以把套印要求比較高的印品的主要顏色安排在相鄰兩個色組印刷。如雙色機,可安排在同一機組一次印刷完成,避免由于紙張存放引起的紙張伸縮等問題。大面積的實地,可以安排后印,避免在紙張交接過程中產生蹭臟等問題。另外,單色機是在第一色"干"后再疊印第二色,而多色機是"濕壓濕"的過程,因此應控制好油墨的粘度和下墨量。即安排粘度大的油墨先印,粘度小的油墨后印,這是至關重要的,否則會造成逆套印的弊病。
4.考慮紙張性質安排色序。質量差的紙張,考慮其白度、平滑度低,纖維松散,吸墨性差,易掉粉掉毛,可以先印黃墨打底,以彌補紙張的上述缺陷。在夜間印刷時,由于人眼的辨認力原因,明度低的弱色墨不宜安排在第一色印刷。油墨的明度順序分別是:白<黃<橙<綠<青<紅<藍<紫。
5.考慮制版等工序因素。在印刷時相鄰兩色組的網線角度相差至少30°,有利于防止色偏和龜紋等弊病。
6.根據成本考慮色序排列。便宜的黑、青墨先印,價格高的品紅、黃墨后印。
一般大面積風景為主導的畫面(冷調為基調),以黑、品紅、青、黃為色序。安排黑色先印,黑色用來勾繪輪廓,便于其余各色套印。透明黃最后印,可以用來調整整個畫面的明亮度,形成有光澤、鮮艷的色彩。一般以人物為主導的畫面(暖調),采用黑、青、品紅、黃色序。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不會遮蓋其它顏色。品紅、黃后印,使人物面部紅潤,色彩豐富,效果逼真。
確定印刷色序的原則
印刷色序會直接影響印刷產品的質量,為了獲得良好的復制效果,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根據三原色的明度排列色序:三原色油墨的明度反映在三原色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線上,反射率越高,油墨的亮度越高。所以,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是黃>青>品紅>黑。
2.根據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排列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取決于顏料和連接料的折光率之差。遮蓋性較強的油墨對疊色后的色彩影響較大,作為后印色疊印就不易顯出正確的色彩,達不到好的混色效果。所以,透明性差的油墨先印,透明性強的后印。
3.根據網點面積的大小排列色序:一般情況網點面積小的先印,網點面積大的后印。
4.根據原稿特點排列色序:每幅原稿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屬暖調,有的屬冷調。在色序排列上,以暖調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紅、黃;以冷調為主的先印紅,后印青。
5.根據設備的不同排列色序:一般情況下單色或雙色機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為宜;四色印刷機一般是先印暗色,后印亮色。
6.根據紙張的性質排列色序:紙張的平滑度、白度、緊度和表面強度各有不同,平、緊的紙張先印暗色,后印亮色;粗、松的紙張,先印明亮黃墨,后印暗色,因為黃墨可以遮蓋掉紙毛和掉粉等紙張缺陷。
7.根據油墨的干燥性能排列色序:實踐證明,黃墨比品紅墨的干燥速度快近兩倍,品紅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著性最慢。干性慢的油墨應先印,干性快的油墨后印。單色機為防玻璃化,一般最后印黃色以利迅速結膜干燥。
8.根據平網和實地排列色序:復制品有平網和實地時,為取得好的印刷質量,使實地平服、墨色鮮艷厚實,一般先印平網圖文,后印實地結構。
9.根據淺色和深色排列色序: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而加印淺色的,先印深色,后印淺色。
10.風景類產品的青版圖文面積遠大于品紅版,依據圖文面積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則,宜采用黑、品紅、青、黃色序。
11.以文字和黑實地為主的產品一般采用青、品紅、黃、黑色序,但不能在黃色實地上印黑文字及圖案,否則由于黃墨粘度小,黑色粘度大而產生逆套印,造成黑色印不上或印不實的現象。
12.對于四色疊印區域很小的畫面,套色順序一般可采用圖文面積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則。
13.金、銀色產品,由于金墨、銀墨的附著力很小,金、銀墨應盡可能放在最后一色,一般情況下不宜采用三次疊墨印刷。
14.印刷的色序要盡量與打樣時的色序保持一致,不然就追不上打樣的效果。
不同印刷機的印刷色序
對于從事印刷的工作人員來說,多色印刷品所使用的油墨,應該以怎樣的印刷色序套印是務必要掌握的,特別是不同的印刷機應采用哪種色序來套印更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對單色機、雙色機、四色機的印刷套印色序作一介紹。
一、單色機
單色機屬于濕疊干套印。在油墨的轉移過程中,即使在先印色干燥的情況下,也只能印上向紙上轉移80%以上的油墨。所以為了盡量減少套印中的色差,能更好地襯托出圖像中的某一重要色。就應采用相應的印刷色序。例如:畫面以紅色為重要色,就應按照品紅--黃的色序印刷,這樣畫面就突出了主色紅色。另外,在單色機的印刷中對套印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黃和黑先印,這樣使紙張逐步趨于平穩時,再印后印色,減少因后印色要求套印精度高而產生套印不準的現象,從而提高印刷品質量。
二、雙色機
在雙色機的印刷中第二色和第三色屬濕疊干套印。1-2色和3一4色的印刷屬濕疊濕套印,所以在印刷中一般采用以下印刷色序:1-2色品紅--青或者青--品紅一4色黑--黃或者黃--黑,但亦根據需要。要突出某個重色時,如綠色,就應按照品紅--黃,青--黑的套印色序印刷,這樣以獲得較理想的印刷效果。
三、四色機
四色機的印刷中主要采用三種印刷色序:
1.墨層遞增的色序:
墨層遂增的色序就是從第一色油墨開始采用逐漸增加墨膜厚度的色序。例如,采用青墨密度為1.6,紙上的墨膜厚度約0.85?m左右;品紅密度為1.4,墨膜厚度約0.9?m,黃墨密度為1.0,墨膜厚度約1.3?m。用這墨層遞增的印刷色序青--品紅--黃來印刷,會使印刷品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2.粘度遞減的印刷色序
在四色機印刷中屬于濕疊濕套印,即在前印尚處于完全濕的狀態,后印色已套印上去。如后印色粘度較大,在粘性作用下就會出現反粘現象,影響套印準確。所以,在套印過程中必須考慮油墨的粘度,采用粘度遞減的印刷色序,來保證印刷品的質量。
3.透明度遞減的色序
在四色機印中也應從油墨的透明度來考慮印刷色序。例如:在四色機套印中,如果黃墨采用鉻黃來制造,其透明度低,必須先印黃墨。如果黃墨后印,那么在圖文暗調處,就會出現色偏,嚴重影響印刷品的質量。
總之在四色機印刷中,如果以黑版為主,強調長調藍、采用青--品紅--黃--黑的套印色序來印刷;如果黑版為補色版,強調以紅為主,可采用黑--青---品紅--黃來印刷。
綜上所述,對不同印刷機印刷色序的認識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到印刷品的效果。對于從事印刷的工作人員來說,應當對各種不同的印刷機的印刷色序套印方法掌握好,同時,期望廣大從事印刷機操作的操作者通過以上介紹能獲得一些幫助與啟迪。旨在提高印刷質量的水平。
三、四色印刷中黃墨排到最后一色的優越性
1.由于黃墨的透明性好,用于最后一色有利于足夠的白光射入上下墨層,得到鮮艷明快的色彩。
2.黃墨具有較快的干燥性能,又具有較大的印刷面積。把黃墨列到最后一色,不僅可以防止因黃墨干燥速度過快而引起的玻璃化,還可利用它印刷面積大,又能很快氧化結膜的特點,罩蓋在其它墨層表面,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度。
3.黃色排在最后一色,便于控制黃色的用墨量,可隨時對照原樣進行調節。
4.黃墨價格昂貴,排列在最后一色可節約黃墨的用量,降低成本。
彩印,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工藝。我們在安排印刷色序的時候,適當地從藝術角度考慮,可以使印刷品更具藝術感染力,滿足讀者需要。
膠印單色機第一色與第二色印刷有一段間隔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油沫中的連結料逐漸滲透紙張中,油墨表層逐漸氧化結膜。在印第二色時,油墨是印在已結膜的墨層上,這就是所謂濕壓干。多色機在印刷時各色版的油墨在不到幾秒鐘的瞬間就疊印在一起,各色之間的間隔時間極短,后印色不可能印在已氧化結膜的墨層上這種是所謂濕壓濕。
多色機在"濕壓濕"過程中,白紙最易接受第一套油墨。黑色最明顯,其次是青、品紅,稱為三強色,人的視覺對黃的反映最遲鈍,所以放在最后。第一色組油墨應濃一些,以后各色墨的濃度逐機遞減,黑色放在第一色印刷便于套印準確。這就是多色機一般以黑、青、品紅、黃為主色序的原因。(一般4色油墨粘性關系:T黑≥T蘭=T紅>T黃。T代表油墨粘性值)
多色機油墨的套印是在"濕對濕"的情況下進行的,在油墨粘性與套印的關系上,后色油墨的粘性值不能過多的大于前一色油墨,否則會將剛印上去的前一色油墨粘下來,由橡皮輥傳到印刷版子上,不僅造成油墨的"混色",而且造成油墨印不上,印件墨色很淡,不精神。發現這種情況可以采取調整四色油墨的粘性關系或改變油墨先后色序的方法來進行補救。(調整油墨的粘性可加入減粘劑如礦油或加入些增粘劑如零號調墨油。)
安排色序方法應遵照突出畫面的主色的原則以防止主色被遮蓋來決定色序。一般來說,以畫面面積和占主導地位的色彩做為色序安排依據。因此在接受產品印制單以后,要對打樣稿畫面某一色彩的側重面進行分析,適當改變色序以滿足原稿、以充分表現原稿,更好地再現其階調和色彩。
一般人像掛歷以人物為主導的畫面(暖調)以黑、蘭、紅、黃色序為主。一般大面積風景為主導的畫面(冷調)以黑、紅、蘭、黃色為主。大面積4色疊成的專色更應以主導色為主考慮色序,其中包括大面積黑,也不排除最后印刷色序的可能。對于部分深淺不一的主色版子在印刷與打樣對照差距較大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分層次折版子兩次印刷的方法或多曝光曬PS版方法。總之要還原專色為主。膽子要大,更要科學。要充分理解制版打樣是圓壓平,而印刷是圓壓圓。網點擴大值印刷大于打樣的事實。
綜上所述,多色機色序的安排與印刷質量的優劣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色序仍然是我們在工藝技術研究上的一門課題。
在彩色印刷中,如何合理安排色彩的先后套印順序是工藝技術人員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印刷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藝術性地復制原稿,這需要印刷工人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和掌握色彩變化的表現能力。色序安排不當有可能導致印刷品產生色偏、混色和逆套印等故障;色序安排科學,會使印刷品顏色更逼近原稿,甚至于加強某種顏色氣氛,使層次清楚,網點清晰,套印準確,顏色真實、自然、協調。
導致色序需要安排的原因有三方面原因:油墨相互疊印的影響及油墨色料本身的缺點,紙張的質量,人眼對色彩的辨認能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刷油墨本身的不完全透明性,即油墨本身的遮蓋力。后印的油墨對先印的墨層有一定的遮蓋作用,致使印刷品呈現的色彩總是偏重于表現后一種色彩,或者說是偏重于后色與前色的混合色。選擇色序的出發點,就是根據原稿的具體情況,結合當前的工藝條件,照顧主要方面(如階調再現、色彩再現、圖文清晰度、印刷均勻性和印刷重復率等),靈活安排色序。
1.由于黃墨的透明性好,用于最后一色有利于足夠的白光射入上下墨層,得到鮮艷明快的色彩。
2.黃墨具有較快的干燥性能,又具有較大的印刷面積。把黃墨列到最后一色,不僅可以防止因黃墨干燥速度過快而引起的玻璃化,還可利用它印刷面積大,又能很快氧化結膜的特點,罩蓋在其它墨層表面,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度。
3.黃色排在最后一色,便于控制黃色的用墨量,可隨時對照原樣進行調節。
4.黃墨價格昂貴,排列在最后一色可節約黃墨的用量,降低成本。
彩印,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工藝。我們在安排印刷色序的時候,適當地從藝術角度考慮,可以使印刷品更具藝術感染力,滿足讀者需要。
膠印單色機第一色與第二色印刷有一段間隔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油沫中的連結料逐漸滲透紙張中,油墨表層逐漸氧化結膜。在印第二色時,油墨是印在已結膜的墨層上,這就是所謂濕壓干。多色機在印刷時各色版的油墨在不到幾秒鐘的瞬間就疊印在一起,各色之間的間隔時間極短,后印色不可能印在已氧化結膜的墨層上這種是所謂濕壓濕。
多色機在"濕壓濕"過程中,白紙最易接受第一套油墨。黑色最明顯,其次是青、品紅,稱為三強色,人的視覺對黃的反映最遲鈍,所以放在最后。第一色組油墨應濃一些,以后各色墨的濃度逐機遞減,黑色放在第一色印刷便于套印準確。這就是多色機一般以黑、青、品紅、黃為主色序的原因。(一般4色油墨粘性關系:T黑≥T蘭=T紅>T黃。T代表油墨粘性值)
多色機油墨的套印是在"濕對濕"的情況下進行的,在油墨粘性與套印的關系上,后色油墨的粘性值不能過多的大于前一色油墨,否則會將剛印上去的前一色油墨粘下來,由橡皮輥傳到印刷版子上,不僅造成油墨的"混色",而且造成油墨印不上,印件墨色很淡,不精神。發現這種情況可以采取調整四色油墨的粘性關系或改變油墨先后色序的方法來進行補救。(調整油墨的粘性可加入減粘劑如礦油或加入些增粘劑如零號調墨油。)
安排色序方法應遵照突出畫面的主色的原則以防止主色被遮蓋來決定色序。一般來說,以畫面面積和占主導地位的色彩做為色序安排依據。因此在接受產品印制單以后,要對打樣稿畫面某一色彩的側重面進行分析,適當改變色序以滿足原稿、以充分表現原稿,更好地再現其階調和色彩。
一般人像掛歷以人物為主導的畫面(暖調)以黑、蘭、紅、黃色序為主。一般大面積風景為主導的畫面(冷調)以黑、紅、蘭、黃色為主。大面積4色疊成的專色更應以主導色為主考慮色序,其中包括大面積黑,也不排除最后印刷色序的可能。對于部分深淺不一的主色版子在印刷與打樣對照差距較大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分層次折版子兩次印刷的方法或多曝光曬PS版方法。總之要還原專色為主。膽子要大,更要科學。要充分理解制版打樣是圓壓平,而印刷是圓壓圓。網點擴大值印刷大于打樣的事實。
綜上所述,多色機色序的安排與印刷質量的優劣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色序仍然是我們在工藝技術研究上的一門課題。
在彩色印刷中,如何合理安排色彩的先后套印順序是工藝技術人員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印刷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藝術性地復制原稿,這需要印刷工人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和掌握色彩變化的表現能力。色序安排不當有可能導致印刷品產生色偏、混色和逆套印等故障;色序安排科學,會使印刷品顏色更逼近原稿,甚至于加強某種顏色氣氛,使層次清楚,網點清晰,套印準確,顏色真實、自然、協調。
導致色序需要安排的原因有三方面原因:油墨相互疊印的影響及油墨色料本身的缺點,紙張的質量,人眼對色彩的辨認能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刷油墨本身的不完全透明性,即油墨本身的遮蓋力。后印的油墨對先印的墨層有一定的遮蓋作用,致使印刷品呈現的色彩總是偏重于表現后一種色彩,或者說是偏重于后色與前色的混合色。選擇色序的出發點,就是根據原稿的具體情況,結合當前的工藝條件,照顧主要方面(如階調再現、色彩再現、圖文清晰度、印刷均勻性和印刷重復率等),靈活安排色序。